借助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师培训的方案研究

点击数:241 | 发布时间:2025-02-19 | 来源:www.nousuan.com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丰富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是教师培训课程的要紧来源,怎么样从方案的层面审视,开发和借助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拓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基层美术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提升教师培训的成效,提升培训水平是广大基层教师培训组织者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方案

    每一个地方因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就形成了不一样的美术课程资源。并非所有些美术课程资源都能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这就需要培训组织者在参观、考察、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重组,选出最能代表当地区自然和历史文化特征,具备肯定教育价值、可以达成培训目的、便于组织推行,尤其是在培训实践中能可持续进步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师的培训课程。

    北京通州区地处大运河北端终点,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沉淀了丰富的运河沿线每个地方的文化和民俗。正是这片热土养育了现、当代文坛中大家熟悉的文学家、艺术家刘绍棠、浩然、汤夙国、张中行、王洛宾、高占祥、欧阳中石等。伴随通州国际新城的建设、一些当代艺术家相继在通州打造艺术馆、工作室,创作、生活在通州。如在通州区梨园镇建有韩美林艺术馆、宋庄镇建有黄永玉万荷塘工作室、通州档案馆建有“面人汤”艺术馆、作家、书法家高占祥、书法家张源艺术馆等,同时在宋庄小堡还有现代艺术家群落、台湖画院、荣宝斋画院等。

    这类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内容,但这类美术课程资源并未必都可以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培训组织者要对这类课程资源进行优化,筛选,课程资源要转化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就要拥有三个条件:1.是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收获得到公认,具备肯定的价值,和美术教学紧密联系,对教师的专业化进步有促进作。2.是要有培训的场合,即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等,可以满足教师参观、交流学习的需要。3.是艺术家身体条件好,想和美术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走近,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面人汤 ”艺术馆及“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符合教师培训课程的需要,主要体目前:1.具备典型性,汤氏面塑,俗称“面人汤”,是国内民间面塑艺术的出色代表,第一代汤子博先生就成长在通州,“面人汤”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汤氏面塑题材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汤子博将传统的举签式面塑改革成托举式,是面塑艺术的重大改革,将面塑艺术推向一个高峰,面塑艺术和美术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化进步有着密切联系。3.“面人汤”艺术馆设立在通州区档案馆内,馆内藏有“面人汤”两代艺术家的面塑精品和珍贵的历史资料,艺术馆展厅面积100多平方米,交通便利,可以满足教师参观学习的需要。4{“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想和美术教师交流讲授面塑艺术,教师们可以走近。“面人汤”艺术馆及“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转化为教师培训课程的过程,就是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优化方案的推行过程。

    2、革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案

    深思传统的区县一级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多以教学为主、以上大课为主、以灌输式为主,培训方法单1、培训模式缺少新意,总是激起不起教师参与的热情。

    走近“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教师培训使用走进“面人汤”艺术馆参观学习与走近艺术家汤夙国本人二者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有别于单纯的参观艺术家工作室或展览,也有别于单纯的请艺术家进行讲坛,它将参观艺术家的艺术馆、工作室和走访艺术家本人相结合,使课程资源有机整理发挥整体效应达到资源成效的最大化,达成培训成效的最佳化。由于走进艺术馆容易,走近艺术家难,艺术馆对外开放,教师借助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行参观,而见到有名望的艺术家并和艺术家零距离接触一般教师会非常难做到。通过走近艺术家培训活动,达成向艺术家学习的愿望,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非常大的促进用途,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饱经风霜的生活阅历对老师来讲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会很大地激起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提升培训水平。

    3、“问题”引领、逐步探究方案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创造与创造过程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开始的。借助地方美术课程拓展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走出课堂来到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和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新的环境、新的内容会给老师带来全新的感受,就会产生不少新的问题,培训组织者就要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课程资源的特征提出考虑的问题,鼓励教师亲身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进步。

    在走进“面人汤”艺术馆参观学习前,培训组织者就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汤子博先生的代表是生么?艺术特征是生么?汤子博、汤夙国为面塑艺术都做出了那些贡献?你想向艺术家提出那些问题?通过参观对你的美术教学、校本课程的研发有什么促进用途?等等。教师们携带问题去参观,去考虑,激起了教师的参观欲望,提升参观的时效性。在参观“面人汤”艺术馆时,教师们一边听解说员介绍,一边赏析作品,仔细揣摩,有时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宽松的场合、和谐的研讨环境有益于对问题的考虑和解决,在初步解决问题后第三察看又引发新的问题,使问题愈加具体,研究的问题也愈加深入。

    在参观完“面人汤”艺术馆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我们的领会,提出新的问题,如:面塑作品怎么样维持得更长久?能否用新型材料来替代面塑?汤氏面塑的制作过程是如何?怎么样进行面塑教学?等等。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深思提高,并总结出和艺术家互动的话题,使在和艺术家互动时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如:教师们迫切的需要知道面塑的制作过程,艺术家就通过录像的形式,把汤氏面塑的制作过程明确地呈现给教师。通过和艺术家交流,一些困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个自主探究的体验活动中,教师用我们的双眼去察看去发现,用合适的办法去研究,用我们的心灵去领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训更有实效。

    4、架设桥梁,自主和进步方案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 广泛借助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拓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2] 要想合理的利用这类美术课程资源,拓展好美术教育活动,就需要教师第一要对地方的这类课程资源有较深入的认知,有较高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拓展美术教育活动。

    借助美术课程资源拓展教师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使教师对当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搭建了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先生教师们只不过久闻其名,没机缘和艺术家相识,通过培训活动搭建了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汤夙国先生80高龄,身患多种疾病,为了给美术教师讲好课,老先生认真备课,几易讲稿。培训当天还带来不少我们的面塑作品和珍贵的资料供教师们观摩赏析,教师们不只为艺术家高超的面塑技艺所折服,也深深的为艺术家崇高的的人格魔力所感染,艺术家敬业的态度,广博的常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爱,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和潜移默化的。培训的过程是教师对课程资源再认识的过程,培训过程对教师怎么样将课程资源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课程也是一个启迪和示范引领。培训活动后教师们纷纷拓展借助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活动的研究,设计出了不少出色的案例并加以推行,教研室当令加以指导并拓展借助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活动的出色案例寻求,推进美术课程资源向美术教学课程的转化,促进了校本课程的研发。

    总之,在走近“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教师培训过程中,运用多种培训方案,使美术教师培训和地区美术文化资源有机的结合,使教师接触和知道了身边的艺术家,激起了教师对身边的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进步。提升了教师培训的实效。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